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对我们民族学习精神、进取精神的一种总结,是用中国传统精神的现代话语对我们的要求和鼓励,永远不会过时。
*同志几十年前给小学生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仅成为了几代人的座右铭,也成为几代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这个题词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成为一种精神传承。
对于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孔子早就有论述。他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认为“习”以移其“性”,人性本来都很接近,是后天的学习使每个人有所差异。只有最聪明的人和最愚蠢的人才不因学习而改变。人非上智亦非下愚,何不“习”?为强调学习对于任何职业或任何人群的普适性,孔子还把工匠在店铺的劳作学习和君子的学习相类比,认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孔子还系统阐述了学习之于不同性格人群的重要性,“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他认为,任何性格喜好都有不足之处,都必须通过学习方能加以有针对性的弥补。
从中国哲学层面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实现内在超越的必要,也是我们自强不息的表现。在中国哲学中,内在超越是儒家独有的超越意识和超越方式,表达了先哲在价值观方面的基本态度。这与西方传统文化在现实的生存之外去寻找终极意义不同,内在超越是从现实的生存本身去寻找终极意义,落实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指明了人生的基本价值导向,是中国哲学精神的核心之一。“内在”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和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人们不必寄希望于外力的拯救与超拔;“超越”促使人们要有追求的方向,要设定自己的价值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自我完善的尺度。西方哲学中,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在天国,不在人间;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楷模不是“人”而是“神”。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把“学习”作为一种内在要求,把“向上”作为一种超越的目标呢?“向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目标。人生在世,当志存高远。人生的目标越高,动力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功。没有方向,失去进取的目标,最终必将走向迷茫。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只有学习,才能够每天都有进步,都有收益,才能实现自己的终极价值目标。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