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谢黄颖发布于:2023-09-27 20:50:14
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落地开花,以传统思想为根基的中国外交政策受到国际称赞,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频繁取经。现代中国人以五千年从未断绝的传统文化而自豪时,正印证了梁漱溟先生几十年前的预言:中国文化会实现中国的富强,更会走向世界。在中国疲病落后,传统文化被批判的整体社会氛围下,梁漱溟先生尚能坚持文化自信。大国盛世的我们又怎能妄自菲薄,轻贬千年历史沉淀下的智慧呢?我们要充满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底线意识,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定力。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就蕴含着有底线,讲规则的真谛。对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每一代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风格,但是也需要有自古不变的坚守与原则,要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篡改历史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歪曲事实,会让传统文化本身变得含糊不清,更何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过分娱乐化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喧嚣尘上,会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丧失殆尽,哄哄吵吵之中消逝了文化本身的深邃;形式至上的事情不可为,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学培训班,从穿戴到外形都刻意模仿,但对于内容本身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这样的学习与传承,毫无生命力可言。我们应当懂得底线,应当在正确的道路上传承传统,弘扬文化。培养人才,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动力。“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司马相如的疾呼犹在耳畔,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醒醐灌顶的奇效。人才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来说,亦是如此。然而当前,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成为了一大痛点。文化类尤其是考古、历史、中文等相关专业学习人员稀少,人才资源不足;从业人员迫于经济压力,能够持续学习、从事传统文化工作的人寥寥无几,流失率居高不下。长此以往,传统文化将面临消失湮灭的境地,唯有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自觉喜爱,自发学习,有更多的人员加入传承和弘扬的行列;唯有切实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各类保障,让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毫无后顾之忧、潜心钻研,才是良方。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