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得传染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乙型脑炎),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在普遍推行人工主动免疫的情况下,可把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水平始终保持很低,从而阻止其流行周期性的发生。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四、如何预防传染病
1.管理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早期发现传染源才能及时进行管理,这对感染者个体及未感染的群体均很重要。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使疾控部门及时掌握疫情,采取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疫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将 40 种法定传染病依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根据该种疾病的潜伏期,分别按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密切观察,并适当做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应尽可能地在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和随访观察。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应做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调换工作。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及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处理如属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则予以捕杀。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隔离和消毒。①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地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②消毒: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广义的消毒则包括消灭传播媒介。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种,可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
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这两个方面。①非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和提高生活水平等,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保护好易感人群,避免与患者接触。对有职业性感染可能的高危人群,及时给予预防性措施,一旦发生职业性接触,立即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或服药。②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指采取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地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使人体在 1-4 周内主动产生免疫力,维持数月至数年,免疫次数1-3 次,主要用于预防传染病。人工被动免疫采用的是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包括抗毒血清、人类免疫球蛋白等,给人体注射后免疫立即出现,但持续时间仅2-3 周,免疫次数多为1次,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或与某些传染病患者接触后的应急措施。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起着关键性作用。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