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董玉来发布于:2020-12-29 12:25:50

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是法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等问题的探索,引导青年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与历史发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教学课时 :授课4学时,易班讨论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知识讲授、视频播放等探讨道德问题。

主要内容:

    从 “河南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引出对法律的思考,以及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法律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法,古作“灋”。《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说文解字》说:“解廌,兽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

    在古文献中,法与刑通用。魏相李悝造《法经》六篇,改刑为法。“刑,常也,法也。”“法,刑也。” 《盐铁论》:“法者,刑罚也,所以禁暴止奸也。古代中国法又往往与律通用,“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义不也。”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因此,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也相应地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成就。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台湾电信诈骗案”“药家鑫案”,进一步简述法律的指引、预测、评价、强制和教育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的社会作用,以及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现行宪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今已经30多年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本次宪法修改,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完善国家主席任期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载入国家根本法。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国的国体,也就是国家的性质。

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宪法的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实体法律部门有: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有: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序法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通过“法治的力量”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正确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转变的核心理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通过薄熙来、周永康和复旦投毒案、奇葩证明现象等案例,阐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从 “广东伤医事件”所引发的医患关系、医患矛盾,探讨法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五、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从一男生用无人机挂载戒指在清华大学校门口向女生表白,被清华保安迫降和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门口一男生用心形蜡烛向心爱的女生表白,被看门的阿姨用灭火器给浇灭两个案例,讨论:一个人凭什么可以做出某行为或要求某物品?从而引出“权利”和“义务”

从“天赋人权论”和“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比较,探讨权利和法律权利的内涵,权利的要素、权利的特征和分类、法律义务、法律义务的特点,以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简要介绍一生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通过“四川严肃查处南充拉票贿选案”“网络谣言转发500次可构成诽谤罪”和“妄议中央”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通过“雾霾”“孙志刚案”和“唐慧案”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等具体权利。

通过物权法112条的“拾金受益”和“小伙为结婚礼金伪造存折”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财产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通过“清华女毕业生的求职经历”“加班费”和“带薪休假”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通过“2016年起26省高考使用全国统一试卷”和“让农村孩子摆脱成才困境’”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活动权利等。

通过女大学生屡被侵害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应当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我国公民应当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和其他义务。

 

思考题: 如何理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参考书和阅读文献:

1.《论法的精神》(上下册), 作者:孟德斯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易班讨论: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法治思维?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