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以下是一些拙见 如有缺陷可以评论补充
(一)学习目标不同
高中学习的目标是考上大学,因此,高中教育是应试教育,教育方法主要是填鸭式教育、书山漫步、题海作战等方式。大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教育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教育是传承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教育。
新生入学后,一方面是在高度紧张的高考后,期望能够放松自己;另一方面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压力,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失去学习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尤为重要。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二)学习内容不同
在中学阶段一般只学习十门左右的课程,而且主要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知识。而在大学里,学习内容广、课程多、难度大。大学所开设课程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由许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是指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取得本专业学位证、毕业证书,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包含有公共课,如大学英语、数学、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课还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而确定的。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前者是针对本专业学生,而后者则是面向全校学生。一般说来,大学五年需要学习的必修课在40门以上,选修课60门左右,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量大,因而学习任务比中学重很多。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大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大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还开设了人文类选修课程,学生只有按规定选修人文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毕业。
(三)学习方式不同
中学时期,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大学老师则是“引导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四)学习方式不同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节课,老师都安排得非常具体,频繁的作业和课堂提问,大量而紧凑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而在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大学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大学的教学计划还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你们还觉得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