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基础研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决定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在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具有战略性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国家创新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应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和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自建校之日起,就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到学校考察,肯定中国科大“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勉励学校“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对中国科大是莫大的鼓舞,激励着全校师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国内重大需求,执着攻关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狠下功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把源头和底层问题搞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当前,科技发展进入到以覆盖从基础研究到问题解决的长链条、依赖多种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多主体合作并且紧密联系等为特征的融合科学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新的基础科学前沿往往诞生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把源头和底层问题搞清楚,才能更好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促进交叉融合创新成果的产生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