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如何开展好主题教育这样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同志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要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首先是要情况明。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摸清情况,要做调查研究。”1930年5月,红军攻克寻乌县城后,*同志接连开了10多天座谈会,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深入谈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5章、39节的《寻乌调查》,为我们党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了坚实依据。他指出:“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调查研究,对有争议的问题,总是坚持亲身到实践中去调查了解清楚情况,然后再下结论、作决断。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遇到争议,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了解情况。经过深入调研,他挥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福建工作时,他就提出“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理念,后来又提出“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要求。在回顾自己的浙江工作经历时,他说:“我牢记*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在一次次调查研究中,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真正搞清楚客观事物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和变动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