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激荡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态势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其静态分类有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美文化四大体系之说,还有中国及东亚文化、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八个文化圈所论。有文化上的差异与不同,就有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此种交流与碰撞,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绵延不绝、愈趋紧密。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激荡,可以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的“泛西方化”为发端。由此肇始,具有物欲贪婪特征的西方资本,携其经济模式、生活行为和价值观念强力输出,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世界联结起来,而且其所到之处便陷入“本土文化被打压、既有文明受冲击”的窘境。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化激荡又呈现出新的格局:欧美文化在渐次确立并继续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文化则日益增强主体性与独立性,而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共产主义理念如“幽灵”一般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实践。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和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这两个时期,分别形成了前两次世界文化激荡高峰的话,那么自“美苏冷战”结束,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激荡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后,可谓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一轮文化激荡时至今日,已然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姿态和新趋向。在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当今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不可遏止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趋势与经济上的互为渗透、政治上的相互影响、人员上的密切往来、外交上的日渐联通是同步发展的。与文化交流互鉴深化、文化激荡交锋密切相关,各类各型的文化正在强化自主意识、加大自我保护措施,谋求更为独立的发展机遇与拓展空间。这既是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必然,又与此一轮文化激荡新态势的客观诱发存有关联。这一点,从亚非拉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境况足可窥见。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