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正是经历了30余年的坚守,我国极地钻探技术实现了从引进、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蝶变,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极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战略地位,日趋成为国际科技竞争新高地。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考察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并慰问南极科考人员时就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
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并不具备冰芯钻探技术,都是采用国外冰芯钻具进行钻探。
为摆脱对国外的依赖,1988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冰芯钻研制小组,开启了我国冰芯钻研制之路。在对美国手摆钻和日本电动机械钻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我国成功研制了BZXJ型浅冰芯钻,1990年在天山冰川完成野外应用。
然而,浅冰钻并不能满足极地科研的要求,必须要有更高水平的深冰钻。“十一五”期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日本联合研制了铠装电缆式深冰芯钻具,成功应用于我国Dome A地区深冰芯科学钻探工程,目前已钻至803米,开启了我国极地科学钻探技术自立之路。
2009年我去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邀请国际著名冰钻专家Pavel Talalay教授来中国与吉林大学合作。此后,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深冰芯、冰下地质和冰下湖钻探技术研究中。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攻克了“复杂冰岩界面钻进困难”“冰下基岩反扭易失效”等多项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无钻杆式冰下基岩取芯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取极地冰盖下基岩样品的国家,实现了在该领域的并跑。
针对如何无污染获取南极冰下湖湖水这一国际难题,我国从2016年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可回收式冰层热融探测取样器,2021/2022年的南极工作季,在南极达尔克冰川完成野外试验,创造了我国在可回收式冰层热融探测取样技术从0到1的突破,并超越欧美,实现国际领跑。
从引进、跟跑、并跑直到领跑,我国极地钻探技术的发展历程是“十年磨一剑”的生动写照!在坚守中朝着既定目标坚毅前行,不断实现自身突破。特别是在冰盖之巅,如若心态不稳,很容易急于求成、乱了方寸,欲速而不达。
正因此,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以坚忍不拔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卡脖子”难题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跨越。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