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期1组刘冉读学院“信中国”有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刘冉发布于:2024-06-15 13:37:15
邓稼先先生写给杨振宁先生的一封答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不仅仅是朋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两个时代巨人之间的共同向往,也是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对新中国的美好向往。看到这封信,每一个年轻人都将热泪盈眶。 我们都知道“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这亮丽头衔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是邓稼先先生怀着一股执着且坚定的信仰,从一无所有依赖国外势力到自主研发,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第一颗卫星,一颗接着一颗,一步接着一步。邓老先生隐姓埋名一生,也穷极一生只为华夏大地。面对朋友的疑问,邓稼先先生不能回答,家国面前,邓稼先先生肝胆赤诚。 在这封答信中,我看到了一个正在为祖国事业鞠躬尽瘁的邓老形象。面对昔日旧友对祖国原子弹是否独立研制的问题,邓稼先先生深知答案是必然的,但在没有请示总理前,绝不袒露半分。邓稼先先生深刻地信仰着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哪怕流血牺牲。1986年,邓稼先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临终前还在关心如何发展我们国家的尖端武器。真正地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哪怕流血牺牲”。 这封答信对杨振宁先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人为昔日好友,同在美国留学。而邓稼先先生早早回国,投身祖国建设。杨振宁原本在美国发展,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在邓稼先的影响下,杨振宁的爱国热情也难以抑制,最终也回归了祖国的怀抱。杨振宁先生回到母校清华,还曾亲自为本科学生授课。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发展而奉献一生。 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穿越千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邓稼先先生写给杨振宁先生的一封答信,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突破。在国外势力看来,原本落后的中国怎么会在短短几十年就自主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其实,无论是邓稼先先生还是杨振宁先生,或是当时其他任何中国科学家,都无比清楚中国是完完全全自主独立研制。此信,更是让那些看不起中国科技的外国人从此对我们改观。自此以后,中国的国防事业与航空事业不断发展,持续突破,从落后世界到如今领跑世界。 邓稼先先生与杨振宁先生的“殊途同归”,不仅让我看到了上一代科学家熊熊的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明白了中国是如何崛起的。正是有这样一群人,正是有这样的共同信仰,中国必然走向辉煌。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而国外待遇优厚,老一辈科学家们毅然归国,而今日之中国崛起,却有不少留学生选择留在海外,甚至改换国籍,不禁让人唏嘘。我们身为年轻一代,应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