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机电工程学院“信·中国”第八季第三期(总第61期)——李世忠给儿子李万君的一封信有感
读完李世忠写给儿子李万君的这封信,我深感震撼,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疼爱和殷切期盼。作为一封家书,它不仅仅是亲情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李世忠作为父亲,不仅关心儿子的身体和工作环境,更希望儿子能够承担起责任,发扬工匠精神,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父爱如山的情感与沉甸甸的期望,使我深受感动。
李世忠的信中反映出他对儿子的一种独特教育理念——吃苦耐劳,报效祖国。李万君19岁便进入工厂,从未吃过大苦,父亲却希望他在艰苦的岗位上磨练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李世忠说,“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大家都走了,谁来完成任务啊。”这是一个工人对工作的朴素理解,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追求舒适和安逸,容易忽视了这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李世忠的信让我反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是否也应当肩负起这种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李世忠作为一名工人,不仅以身作则,成为了劳模,更希望儿子能继承这种工匠精神。李万君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不懈地磨练焊接技术,最终成为了全国劳模,展示了工匠精神在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延续。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的精湛,更是对工作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作为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这种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这封信让我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有着这初心,一代代党员才能前仆后继,为国家建设与发展贡献终身;正是有着这使命,一代代党员才能奋不顾身,坚守岗位,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李世忠和李万君的事迹,就是这种初心和使命的真实写照。李世忠作为长春客车厂的第一代职工,造过中国第一辆客车、第一辆地铁,他把这种初心和使命传递给了儿子李万君,李万君则在父亲的鼓励下,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鞭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诲,不能盲目地去贪图轻松享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学会“自找苦吃”,在艰苦中锻炼本领,扎实自身。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的要求,更是对人生的要求。只有在艰苦中锤炼,才能真正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认识到,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更是对生活的认真态度。我们要学习李万君的劳模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做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一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做到严谨认真。我们要像李万君一样,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
这封信信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经历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强者。无论是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挑战,我们都要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勇于面对,努力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学习李世忠和李万君的事迹,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争取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我都要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封信,是一封充满父爱和期望的家书,更是一封充满精神力量的初心家书。它教育我们要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努力奋斗,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此为榜样,不断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