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国》观后感
《信中国》的开头有一句话深深的写进了我的心:书信写下的是文字,记录的是心声。通过朱德的信,我看到了时代前辈在那个时代坚定不移的信仰以及*人的信仰: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
书信是一种独特的信息传递手段,它的传递比其他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加具有感情意味。即使在当下这种互联网为主要信息传递工具的电子信息时代,书信依旧是无法取代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不用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取代书信呢?那是因为书信是一种感情和精神的纽带,每当拿起一封书信,其中传来的感情价值大于他的信息价值,有一种“见字如面”的特殊感觉。而且书信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存在形式,它不会轻易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隔多年我们依旧可以通过书信了解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历史,这种跨越时间的对话是充满无穷魅力的。
在以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只有书信,很多人都用过书信来沟通、交流,维系情感,自然也会留有旧信。这就旧信读起来就像在和历史卖你对面的对话,充满了魔幻和独特的感觉。最近有一档叫 《信中国》的读旧信节目,让我明白了书信的魅力。这个叫《信中国》的节目十分的吸引人,它主要朗读的是历史人物的旧信,并且带领现场观众一起重新走过“那年、那事、那人”。听起来的确很简单,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随着一份份旧信的重读,人们的感情也逐渐被带动起来。
《信中国》的第一期让我记忆犹新,第一期选择的不仅是开国元勋朱德和聂荣臻的信,还有革命先烈黄继光和江竹筠等人的信件。他们分别由唐国强、杨洋等演员倾情演绎,写信人和演绎人大都是大众熟悉的人,这也让观众对节目的认同更加深刻。在读信时,演员们激情演绎,时而激愤、时而细腻。把革命前辈的忠诚和爱国情操演绎的淋漓尽致,深深的打动人心,也向观众展示了当时革命前辈们坚定的信仰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十分的打动人心。一封借钱信是元帅一心为国的全孝,一封托孤信是展示保卫祖国的决心,一封“母上大人,是青年们为国捐躯的热血。而黄继光母亲写给主席的信,表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以及对祖国安定人们幸福的向往。每当朗读结束,观众们的眼中总是噙满眼泪,这就是穿越历史时光的感受,足以证明信件的力量。
信中国的播出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了解到革命前辈们为了人们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在深深的震撼之后,我不仅充满了震撼,更多的是钦佩革命前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奋不顾身的绝然。如今我们在一个辉煌盛世中,我们不仅不能沉迷享乐更要居安思危,学习革命前辈们,将自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信中国》是一个十分震撼人心的节目,它打开了历史的画卷,让观众也走进了当时的历史场景,观受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和精神情怀。观众们在了解到革命前辈们的英勇事迹后也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也会为民族振兴和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