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第九组郝健宇读学院“信·中国”有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郝健宇发布于:2023-06-08 23:08:08
读机电工程学院“信·中国”第八季第二期:邓稼先先生写给杨振宁先生的一封答信有感。 我读完邓稼先先生给杨振宁先生的信件后,可谓是感慨颇多。 欲理解邓、杨二位先生的深厚情谊,需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邓稼先先生和杨振宁先生自幼年相识,同就读于西南联大,又共赴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两人既是故人,又是知己。在热衷的物理领域勤恳钻研。后来国内消息传来,邓稼先先生毅然决然返回祖国研究核物理,而杨振宁先生留在美国继续进修。相识多年的两人从此分离在不同的国家。此次见面,可以想象当时二人的激动与思念。以至于当杨振宁即将离开时,邓稼先给他送上了这封信。 邓稼先先生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信中,邓稼先向杨振宁热情介绍了中国的进步,抑制不住的喜悦流落在字里行间。同时,邓稼先也明白这个挚友的天才和能力,先是以毛主席的话忠告杨振宁,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同时,诚恳地表达了希望杨振宁多惦记祖国的心愿。 在讲述完家国大义后,终于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即便伟大如邓稼先先生,在面对挚友即将分别时,心中也变得不平静起来。一句“友行千里心担忧”,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寄托着的,有对友人的不舍,有对友人的祝愿,更有希望两人殊途同归,报效祖国的憧憬。 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距离已经不再成为友谊的限制。在现代化的全球,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正因如此,再回头看那段峥嵘岁月,更能领悟这份友情,这份家国情。 如今,邓稼先先生早已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宝贵生命,而杨振宁先生也回到了祖国,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培育人才。两人的友谊称得上是跨越了时空,跨越了生死。杨振宁先生也终于做到了邓稼先先生期盼的“同途”。也许,正是当年的这封信,感染了杨振宁先生,造就了今天的一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怀念和敬仰邓稼先先生的同时,更应刻苦学习,苦练本领,秉承邓稼先先生的期待和信念,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