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第九组周博洋读学院“信·中国”有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周博洋发布于:2023-06-08 17:36:16

读机电工程学院“信·中国”第八季第二期:邓稼先先生写给杨振宁先生的一封答信有感

      邓稼先和杨振宁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两人都是清华大学的校友。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经历了抗战、留学、建国等历史变迁,却因为种种原因分隔两地,直到1971年才在北京重逢。那一年,杨振宁首次访问了新中国,并与邓稼先见面。杨振宁向邓稼先询问了寒春女士是否参与了中国制造核武器的事情,邓稼先答应向组织上了解后再告诉他。第二天,邓稼先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寒春女士确实没有参加过中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情,并表达了对杨振宁的友情和祝福。这封信首次全文公布在《晨曦集》(增订版)一书中。
      读了这封信,我深受感动。我觉得这封信不仅是一封普通的答复信,而是一封充满了真情、理想和智慧的友谊之信。这封信体现了邓稼先对杨振宁的关心和尊重,他没有隐瞒或掩饰任何事实,而是诚实地回答了杨振宁的问题,并向他介绍了祖国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封信也体现了邓稼先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他没有自满或自怜,而是谦虚地反思了自己的世界观和工作态度,并向杨振宁引用了毛主席的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这封信还体现了邓稼先对科学和文化的敬畏和欣赏,他没有傲慢或轻视,而是欣然地赞扬了杨振宁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并向他借用了苏轼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友谊和未来的期盼和祝愿。
      我认为这封信不仅是两位科学家之间的私人通信,而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科技界的风貌和精神,展现了两位科学家对祖国、人民、科学、文化、友谊等方面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境界。它也启发了我们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要不忘初心和使命,要珍惜和发扬友谊和文化。我希望能够向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位先生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的中国人。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