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1组何文强读学院“信·中国”有感

用户头像
来自机电研221何文强发布于:2023-05-30 10:21:34

机电工程学院“信·中国”第八季第二期:读邓稼先先生写给杨振宁先生的一封答信有感

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后第9天后就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面对美国的高薪挽留,邓稼先没有任何犹豫,毅然回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进行核武器的研究。这是一项几乎从零开始的事业,其难度无法想象,邓稼先凭借自己满腔热忱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举国欢庆的同时,他仍甘当无名英雄,继续投入*弹的研究,并在两年后爆炸成功,创造了世界上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弹研制成功的最快速度。邓稼先先生默默无闻奋斗数十年,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读完邓稼先先生写给杨振宁先生的答信,我心中感慨万千,也让我深受启发:首先,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实现从0到1的质的飞跃;其次,要坚定信念,不屈服于困难,保持积极的态度,坚定地追逐自己的梦想,邓稼先先生这种坚韧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所需具备的素质之一;第三,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对新时代责任的高度自觉,应忠于祖国、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爱国者、建设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第四,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苦练本领,秉承甘做螺丝钉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顺利时不沾沾自喜,逆境时不气馁。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先辈们艰苦奋斗、不计名利、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力、坚忍力和自制力,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国梦,使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正如邓稼先先生那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