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何禹希发布于:2023-05-16 22:15:42
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震,一般指构造地震,它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而引起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相差一级,震源释放的能量就相差约30倍。地震按震级大小一般可分为弱震(震级<3级)、有感地震(3≤震级≤4.5)、中强地震(4.5<震级<6)、强震(震级≥6),其中大于8级的又称特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随后才感到水平晃动。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一般3级以下的地震,多数人感觉不到,中强及以上的地震才会导致建筑破坏和人畜伤亡。   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不仅和震级有关,还跟震源的深浅有关。如果震级很大,但震源很深的话,对地面造成的损害可能会很有限;如果震级较小,但震源较浅的话,造成的地面损害有可能会很大。另外破坏程度也和震区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自身的性能等相关。   除构造地震外,火山喷发、地层陷落(如采空的矿山崩塌、大规模山崩、岩石溶洞塌落等)、水库蓄水、油田注水、工程爆破、核爆炸等也会引起地震,但这类地震一般震级不会太大,影响范围也较小。   二、地震前兆   地震之前自然界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动物异常:大震前,飞禽走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如1976年唐山地震前,出现老鼠出洞,惊慌逃窜;狗乱叫,咬主任的裤腿;鸡不回窝,有的飞到树上;骡马等大牲畜挣脱缰绳,惊恐外逃等现象。   2、地下水异常:主要表现为水位升降,另外还有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和变味等。一般多集中在临震前的几天之内出现,尤以震前一至二天更为集中,但是一个7级以上大地震之前一、二个月,甚至几个月、一年左右,地下水就出现异常,往往还会出现几起几落的现象。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谢媛媛发布于:2023-05-16 23:17:54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2]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3]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4] 2022年,中国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7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4亿元。 [49] 2023年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2次。 [50] 相关星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