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您对“文字讨好症”的理解!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张玮发布于:2023-04-22 19:51:38

“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常见的就是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等亲切的修饰词或符号。比如,将“好的”改为“好滴”“好勒”;将“收到”改为“收到啦”“收到哈”;将“嗯嗯”改为“嗯勒”“嗯啦”......

不知从哪天开始,不加语气词和表情包的聊天是不完整的。“来了”要说“来啦”,“好的”要说“好哒”,表达好笑要打无数个“哈哈”,工作上一个简单的商业对接也要酌词酌句。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 为什么我们的网络聊天开始变得软萌?一方面,线上文字沟通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模样、听不到对方的语气,导致单纯的文字显得冰冷、缺乏情绪。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另一方面,文字讨好症的盛行也包含一种集体心理。心理学家崔庆龙曾在媒体采访中指出,文字讨好症的背后是“社会关系的疏离”。在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结趋于弱化,因此,网络上表现出的“热络”往往是一种对现实生活里“弱联系”的弥补。换言之,“网络上很热情,现实中很冷漠”。文字讨好症的本意是“润色对话”,给一段关系“包裹糖霜”。但久而久之,讨好语气的无限通胀,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论当今的通话膨胀)以至于当有人用“正常”的语气进行表达时,我们竟会感到被“冒犯”。 也许,过多的情绪修辞只会干扰信息的本意。戒掉让自己感到“心累”的文字讨好症,也是给对方一个心灵放松的机会

点赞 (2)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黄锐发布于:2023-04-27 17:03:17
“文字讨好症”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也可能演变成社交表演和社交内耗,作用有限。经常需要“互联网嘴替”替自己表达的人,再怎么加语气词、表情包,也很难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不必叠加过多要素,就能悦人悦己,在此基础上,“文字讨好症”锦上添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高腾发布于:2023-04-27 17:19:00
“文字讨好症”是现代人们用于交流的普遍行为,我觉着主要是用于给对方留下一些好印象,让整个谈话显得更加的舒服得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李一鸣发布于:2023-04-27 18:26:58
“文字讨好症”是我们用来清晰表达情绪、想法和礼貌的一种社交礼仪,并不是真正为了讨好某个人。不要让“讨好”成为束缚我们的的枷锁,也不要把适度的社交礼仪过度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高昱发布于:2023-04-27 18:40:56
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魏钰力发布于:2023-04-27 20:33:47
“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常见的就是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等亲切的修饰词或符号。比如,将“好的”改为“好滴”“好勒”;将“收到”改为“收到啦”“收到哈”;将“嗯嗯”改为“嗯勒”“嗯啦”...... 不知从哪天开始,不加语气词和表情包的聊天是不完整的。“来了”要说“来啦”,“好的”要说“好哒”,表达好笑要打无数个“哈哈”,工作上一个简单的商业对接也要酌词酌句。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 为什么我们的网络聊天开始变得软萌?一方面,线上文字沟通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模样、听不到对方的语气,导致单纯的文字显得冰冷、缺乏情绪。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另一方面,文字讨好症的盛行也包含一种集体心理。心理学家崔庆龙曾在媒体采访中指出,文字讨好症的背后是“社会关系的疏离”。在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结趋于弱化,因此,网络上表现出的“热络”往往是一种对现实生活里“弱联系”的弥补。换言之,“网络上很热情,现实中很冷漠”。文字讨好症的本意是“润色对话”,给一段关系“包裹糖霜”。但久而久之,讨好语气的无限通胀,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论当今的通话膨胀)以至于当有人用“正常”的语气进行表达时,我们竟会感到被“冒犯”。 也许,过多的情绪修辞只会干扰信息的本意。戒掉让自己感到“心累”的文字讨好症,也是给对方一个心灵放松的机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魏钰力发布于:2023-04-27 20:34:36
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常见的就是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等亲切的修饰词或符号。比如,将“好的”改为“好滴”“好勒”;将“收到”改为“收到啦”“收到哈”;将“嗯嗯”改为“嗯勒”“嗯啦”...... 不知从哪天开始,不加语气词和表情包的聊天是不完整的。“来了”要说“来啦”,“好的”要说“好哒”,表达好笑要打无数个“哈哈”,工作上一个简单的商业对接也要酌词酌句。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 为什么我们的网络聊天开始变得软萌?一方面,线上文字沟通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模样、听不到对方的语气,导致单纯的文字显得冰冷、缺乏情绪。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另一方面,文字讨好症的盛行也包含一种集体心理。心理学家崔庆龙曾在媒体采访中指出,文字讨好症的背后是“社会关系的疏离”。在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结趋于弱化,因此,网络上表现出的“热络”往往是一种对现实生活里“弱联系”的弥补。换言之,“网络上很热情,现实中很冷漠”。文字讨好症的本意是“润色对话”,给一段关系“包裹糖霜”。但久而久之,讨好语气的无限通胀,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论当今的通话膨胀)以至于当有人用“正常”的语气进行表达时,我们竟会感到被“冒犯”。 也许,过多的情绪修辞只会干扰信息的本意。戒掉让自己感到“心累”的文字讨好症,也是给对方一个心灵放松的机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陈正阳发布于:2023-04-27 21:04:05
“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刘梅玉发布于:2023-04-27 23:46:09
对于一些日常交流,我们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礼貌与热情等,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但是也不要过度地“讨好”,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杨雪清发布于:2023-04-28 04:38:11
文字讨好症是一种变相的交际应酬,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郭一杭发布于:2023-04-28 08:01:39
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胡丹丹发布于:2023-04-28 09:48:03
”文字讨好“可以成为你的社交技巧和基本礼仪,但你也可以完全不管它,不刻意使用语气词,坚持用”好的“收到”也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表达方式。当你不舒服时,“减少做”或者“不去做”未尝不是一件正确的事。莫让“讨好”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也莫把适度的礼仪过度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陶思源发布于:2023-04-28 09:51:51
顾名思义,所谓的“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李忠玉发布于:2023-04-28 09:58:21
文字讨好症是一种变相的交际应酬,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为了保持和谐交流的双方都感到疲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陈万瑞发布于:2023-04-28 10:01:53
“文字讨好症”主要是因为在网上交流,不能听到别人的语气,为了使自己的语气不那么冰冷 ,加上一些亲切的修饰符或符号,可以拉进与别人的距离。这是一种新型交流所衍生出的交流的礼貌。但,他也会增加人的负担。我们要明白文字讨好症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每个人必须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方婷发布于:2023-04-28 11:49:34
网络上交流毕竟不是面对面,容易多想的人只看到一句“好的”也许就会不想和对面的人继续交流,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往往最平常的表达可能才是对面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方婷发布于:2023-04-28 11:52:04
(接上文)最想表达的情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张晓欢发布于:2023-04-28 14:44:56
顾名思义,所谓的“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文字讨好症是一种变相的交际应酬,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席浩楠发布于:2023-04-28 15:27:16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等平台已成为人们交流、表达和互动的重要场所,而文字讨好症也成为其中的一种现象。虽然这种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同,但实际上却可能会导致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依赖程度过高,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因此,对于“文字讨好症”,我们应当保持理性的态度和审慎的心态,尽可能避免过度追求社交反馈和认同,而应该注重自我价值的内在感受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社交关系。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加强对文字讨好症等不良行为的管理和引导,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积极的社交环境和文化氛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刘乃运发布于:2023-04-28 16:13:30
“文字讨好症”是我们用来清晰表达情绪、想法和礼貌的一种社交礼仪,并不是真正为了讨好某个人。不要让“讨好”成为束缚我们的的枷锁,也不要把适度的社交礼仪过度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彭佩珉发布于:2023-04-28 16:47:49
“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常见的就是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等亲切的修饰词或符号。比如,将“好的”改为“好滴”“好勒”;将“收到”改为“收到啦”“收到哈”;将“嗯嗯”改为“嗯勒”“嗯啦”...... 不知从哪天开始,不加语气词和表情包的聊天是不完整的。“来了”要说“来啦”,“好的”要说“好哒”,表达好笑要打无数个“哈哈”,工作上一个简单的商业对接也要酌词酌句。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 为什么我们的网络聊天开始变得软萌?一方面,线上文字沟通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模样、听不到对方的语气,导致单纯的文字显得冰冷、缺乏情绪。哪怕是生活里的硬汉,都要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像个可爱软妹。另一方面,文字讨好症的盛行也包含一种集体心理。心理学家崔庆龙曾在媒体采访中指出,文字讨好症的背后是“社会关系的疏离”。在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结趋于弱化,因此,网络上表现出的“热络”往往是一种对现实生活里“弱联系”的弥补。换言之,“网络上很热情,现实中很冷漠”。文字讨好症的本意是“润色对话”,给一段关系“包裹糖霜”。但久而久之,讨好语气的无限通胀,反而增加了沟通成本。(论当今的通话膨胀)以至于当有人用“正常”的语气进行表达时,我们竟会感到被“冒犯”。 也许,过多的情绪修辞只会干扰信息的本意。戒掉让自己感到“心累”的文字讨好症,也是给对方一个心灵放松的机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朱雨乐发布于:2023-04-28 19:33:36
使用“文字讨好症”这个词,本身或许不恰当。 使用一些语气助词不一定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尽可能让语言文字不那么“中性”或被误认为“带有攻击性”,有助于更好地在人际交际过程中准确表达交流沟通的意图,传递出积极友善的信号。而使用一些语气助词,还可以有效降低被别人误判为攻击性语言的概率,以及担心交流不畅带来的焦虑感,有缓冲和放松的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马依努尔·艾力发布于:2023-04-28 19:46:15
说话的方式表达贴近对方的想法,附和对方的发言,让对方在沟通中感到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张茹秋发布于:2023-04-29 07:20:45
为了防止在没有表情的时候,冰冷文字带来的误会,是社交需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郑英丽发布于:2023-04-29 10:35:12
20191201 郑英丽 社交网络为什么危害自我且割裂社会 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交往空间,提高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社交网络也是人们保持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可以看报纸、读新闻、听歌曲、看电影、玩游戏等。然而,社交网络的使用也有一些弊端,如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焦虑情绪、感到孤独、网络 欺凌等。此外,社交网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诈骗、网络发布不良信息等。因此,我们应该在使用社交网络时注意平衡利弊,合理使用社交网络,避免沉迷其中。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而社会撕裂指的是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指的是社会上的种种冲突。马克思说过,社会矛盾无法消除,只能缓解。我方认为社交媒体的发展虽然有其积极作用,但在过去的不成熟的规则下发展,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即加剧了社会撕裂。理由如下: 1、社交媒体并不能完全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甚至扭曲误导。由于部分掌管社交媒体发布权限的官员片面强调“报喜不报忧”,导致社交媒体不是千方百计表达群众的利益诉求,反而堵塞了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甚至扭曲误导。正如美国不发表关于疫情的正面报道,而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将人民的性命抛置度外,那么此时社交媒体不正是加剧社会撕裂的帮凶?娱乐至死的背后,是百姓血淋淋的*!你们又怎能视而不见? 2、社交媒体加剧了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体现则集中于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其他矛盾是阶级矛盾的补充或延伸。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革命性成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塑造人们日常生活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不可替代的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对社会认可的渴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基础,特别是以扩大“逐利”范围为目的的社交媒体商品交易在潜移默化中肢解了原有社会结构中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即人们的价值观被社交媒体所影响,甚至为其所划分,高尚的与卑贱的被社交媒体所定义,与大众生活相违背,产生“何不食肉糜”的空谈,加剧了阶级矛盾。 如今,我们面对全球疫情的挑战,而社交媒体则趁机将其丑陋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与事件有关的真实信息的传递外,社交媒体也成为散布错误信息和网络谣言的渠道之 一。这些信息影响公众的 科学认知,扰乱了正常的舆论秩序,对构建安全、健康、 清朗和有序的网络环境形成了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刘兰芳发布于:2023-04-29 14:45:39
文字讨好症体现了社会关系的疏离,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中弱联系的弥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马小晶发布于:2023-04-29 14:47:24
顾名思义,所谓的“文字讨好症”,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薛媛元发布于:2023-04-29 14:50:08
"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或者表情包,显示出自己是在积极回复对方,让对方看起来更舒服。 原始社会中,人们以部落的方式成群结队生活。当今社会,社交媒体语境下,人们更难脱离群体,会在各类群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们在与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沟通交流时,会因为人际差异等原因而"分身乏术",在不同群体间进行"实时转场"更会让我们疲惫不堪。于是,"文字讨好"就成了一种可以复用的社交礼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蔡汉锜发布于:2023-04-30 00:46:04
“文字讨好症”是我们用来清晰表达情绪、想法和礼貌的一种社交礼仪,并不是真正为了讨好某个人。不要让“讨好”成为束缚我们的的枷锁,也不要把适度的社交礼仪过度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赵亚美发布于:2023-04-30 14:02:57
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管鹏飞发布于:2023-05-01 14:36:38
文字讨好症是一种变相的交际应酬,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