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叫做语言通胀,也叫做情感上的通货膨胀,大致的问题就是人们在网络上聊天时会用一些夸张的表达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比如你的朋友给你发了一个很有趣的帖子,可能你在屏幕前只是浅浅一笑,但是却要在聊天框中打出无数个哈哈哈哈来表现自己认真看了,并且真的觉得好笑这种情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正如视频中所说,从古至今,我们就知道一个词叫做“察言观色”。言是指语言符号,在我看来大部分都是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而色就是指非语言符号,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的表情、行为等传递给我们的一种间接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表情、动作来体会别人的意思,再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选择回应对方的方式。而察言观色通常适用于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而我们大部分人总会有一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心理,当我们不再面对面交流,而是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交流时,我们不能观察到别人的“色”,生怕仅仅通过语言而误解了别人的意思,同样也怕别人误解自己的意思。所以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夸张的表情包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我理解的语言膨胀。
但是各个年代以及国家表达的方式又不一样。可能在过去的90年代,你的朋友给你发了一个好笑的帖子,你会发一个“呵呵”外加一个微笑的表情。那么你的朋友会真的以为你在笑。但是“呵呵”放到现在却成了一种敷衍的代名词。所以时代在变化,而语言膨胀的形式也是在改变的。对于许多国家来说,一个冒号外加一个括号就是愉悦的表达,而在日本,他们却是用两个小于号和一个横杠来表达,原因是在日本的文化中,人们不宜在公共场合过于外放自己的情绪,他们更追求一种情感上的内敛。所以,语言膨胀的形式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是不同的。
总而言之,语言膨胀实际上就是人们为了顺应现在的网络化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交流方式。比起从前的面对面交流,能够时时刻刻看到别人的情绪,网络化的交流更擅长以文字,表情包来体察别人的情绪。语言膨胀又何尝不是一种顺应大流而出现的新现象呢。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