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网络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网络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从小方面来看,像最近流行的“yyds”、“丫丫”、“CPU干烧了”、“淄博烧烤”,它们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百态生活,同时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部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对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对照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特色”、“万元户”、“迪斯科”、“*”等,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社会和心理变化。词语作为一种符号,是客观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反映,社会及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促成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词汇对社会发展的依附性和共变性告诉我们,无论历代哪一个社会阶段,都会产生反映该社会特点和文化状态、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流行语。这些词汇就像一块块鲜活的化石,忠实地记录着历史。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的观察哨。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网络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