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任务,置于并列的位置,但对二者关系没有作出进一步阐释。而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学术界、社会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单等同起来,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这是一种误解。
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的主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作出的重要判断,对中国*历史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维度来诠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变革和复兴,也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三者梯次推进,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新的起点。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互动过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方面意义。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先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够有更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民族复兴的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根据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旨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之一,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作用还体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验和启示,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这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进程,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任务,置于并列的位置,但对二者关系没有作出进一步阐释。而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学术界、社会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单等同起来,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这是一种误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里的“进而”二字,表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的递进关系,二者有密切关联,但不可简单等同。第三个历史决议在界定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时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从这一界定也可看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再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同时,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指中国要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成为全球的重要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同时学习和吸收了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种文化上的坚守和现代技术的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定海神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的坚强领导。历史和事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建立在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之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历史、时代、实践的新方位,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点,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相互契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人民性、全面性、过程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最有效力和高质量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在我国各领域,具体地、生动地落实在民主实践的各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充满了中国智慧,有效地吸收民意、汇聚民智,保障了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权利,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治理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中国之治的“密码”。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内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国之所需,我之所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凝聚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质富足、精神满足、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整体跃升和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守人民的心”就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客观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旨归,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落在实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14亿多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现代化。“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总是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最大限度激活全体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保障。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建设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磅礴力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良好生态环境期待越来越高,要求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老路,而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塞罕坝精神、八步沙精神已闪耀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贡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理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和“胸怀天下”的大同理想。“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及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复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美好共产主义社会思想指引下,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以现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摒弃零和思维,着力建设美美与共的人类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实现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超越了“文明冲突论”,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主体力量依托。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实现人的全面进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依托和依靠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现象,坚持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现代化建设出发点,在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目标和重要评判标准。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弊端,超越了西方国家单一、片面、畸形、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和文明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稳定发展环境。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任务,置于并列的位置,但对二者关系没有作出进一步阐释。而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学术界、社会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单等同起来,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这是一种误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里的“进而”二字,表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的递进关系,二者有密切关联,但不可简单等同。第三个历史决议在界定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时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从这一界定也可看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再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各领域、各方面,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中国*成立后,就开始谋求国家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为国家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四个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人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探索。改革开放后,*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入新时代,将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目标,提升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层次和成熟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追溯我国现代化历史时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据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的主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作出的重要判断,对中国*历史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维度来诠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变革和复兴,也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三者梯次推进,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新的起点。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提供制度保证、生成精神力量、创造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引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近40年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17.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8.5%以上,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制度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制度建设的重要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度,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的对象,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和旨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厘定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时,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表明人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振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增进了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强化了人民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随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实现,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进一步得到提升,全民族创新创造的活力进一步释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社会基础,创造了社会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厘定,也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从“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方面进行了总体界定,不再具体展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进行了基本勾勒,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没有进行具体界定,留下了较大发展空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多贡献。”这里已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了“全面”二字,提升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实际上勾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那么,如何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阐释。
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的规定,实际上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内涵的构成要素,即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际上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就是创造了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都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要回到过去的辉煌,而是要创造新的文明形态,从文明维度定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话语革命,其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主体,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文明系统内部关系的协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协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协调性的主要体现。其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和平方式创造的文明形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发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世界提供发展机遇。其四,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和共同趋向,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由此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总体性、统摄性概念,从总体上定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升等具体方面定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为科学。同时,从文明维度定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容易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消解国际社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忧和偏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明确界定,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全面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实际上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基本特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自信,从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步骤,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坚持自信自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依据中国国情、时代特征进行大胆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针对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确立阶段性目标和重大原则,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切,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了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撕裂对抗。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实践充分证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根据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旨在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之一,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作用还体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验和启示,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这有助于推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进程,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现代化是指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 发展,而民族复兴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拥有的辉煌文明和强大实力的再次恢复和发展。 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先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够有更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提供制度保证、生成精神力量、创造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引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