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呢?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任务,置于并列的位置,但对二者关系没有作出进一步阐释。而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学术界、社会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单等同起来,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这是一种误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里的“进而”二字,表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的递进关系,二者有密切关联,但不可简单等同。第三个历史决议在界定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时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从这一界定也可看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再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多贡献。”这里已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了“全面”二字,提升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实际上勾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定海神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的坚强领导。历史和事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建立在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之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历史、时代、实践的新方位,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点,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相互契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人民性、全面性、过程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最有效力和高质量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在我国各领域,具体地、生动地落实在民主实践的各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充满了中国智慧,有效地吸收民意、汇聚民智,保障了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权利,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治理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中国之治的“密码”。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内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国之所需,我之所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凝聚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质富足、精神满足、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整体跃升和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守人民的心”就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客观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旨归,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落在实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14亿多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现代化。“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总是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最大限度激活全体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保障。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建设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磅礴力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良好生态环境期待越来越高,要求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老路,而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塞罕坝精神、八步沙精神已闪耀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贡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理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和“胸怀天下”的大同理想。“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及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复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美好共产主义社会思想指引下,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以现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摒弃零和思维,着力建设美美与共的人类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实现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超越了“文明冲突论”,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其互相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析。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现代化才能取得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相一致。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密切相关的,它既要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目标。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又要积极吸取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优秀成果。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保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立国战略,带领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确立”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在于,要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同时促进人民共同繁荣。只有通过现代化,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中华民族
制度保证不断完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对现代化进行艰辛求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不断完善、制度基础不断稳固、制度优势充分彰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同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迷思,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必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与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内依靠剥削压迫,对外依靠殖民和侵略扩张不同,中国通过自我发展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
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他在开班式上给“关键少数”提出要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同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迷思,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必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与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内依靠剥削压迫,对外依靠殖民和侵略扩张不同,中国通过自我发展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
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他在开班式上给“关键少数”提出要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同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迷思,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必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与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内依靠剥削压迫,对外依靠殖民和侵略扩张不同,中国通过自我发展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他在开班式上给“关键少数”提出要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路、富强路,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致富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康庄大道,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既是发展路径,也是奋斗目标。一百多年来,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成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现代化是指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 发展,而民族复兴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拥有的辉煌文明和强大实力的再次恢复和发展。 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先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够有更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各领域、各方面,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中国*成立后,就开始谋求国家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为国家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四个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人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探索。改革开放后,*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入新时代,将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目标,提升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层次和成熟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追溯我国现代化历史时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据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的主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作出的重要判断,对中国*历史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维度来诠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变革和复兴,也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三者梯次推进,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