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各大高校也陆续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在垂手可得的就业机会面前,我们发现不少同学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甚是着急。于是立刻与这部分同学进行谈话,了解得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慢就业”、“缓就业”思想做祟。
为了缓解这部分学生的就业焦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经常与毕业生们进行深入沟通,一同探究“慢就业”、“缓就业”背后的原因,通过交流发现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身能力的不乐观、不自信以及就业观不够完善,造成的被动消极的慢就业;另一种是学生希望通过更多元化的经历沉淀自己、充实自己,积极主动的慢就业。
“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其实在毕业生中十分常见,在当前竞争日渐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充斥着“文凭焦虑”、“技能焦虑”、“社交恐惧”等现实压力,就业是毕业生结束学习生涯踏上社会的第一步,面对未知的道路和陌生的环境,他们需要认识与适应,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要给以鼓励与帮扶。一方面我们要对他们的“慢”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包容,允许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调试自我,找准人生的方向,积蓄力量,提升自我,实现“弯道超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一部分学生以“慢”为借口,消极逃避,盲目跟风,把“懒就业”当成“慢就业”。所以对于“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我们需要辩证对待,积极做好引导,为毕业生们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帮助毕业生们尽快地成长起来,实现稳就业,勇敢地拥抱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经历新冠疫情的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毕业生朋友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作为毕业生要保持平常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