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实际、总结成就、谋划发展,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共同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实际、总结成就、谋划发展,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共同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一、十年来经历的三件大事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件大事”贯穿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党和国家实现发展与变革的指导思想。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目标重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客观进程,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发展追求。而共通的发展目标要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处的时期、所具有的文化和所面对的环境紧密相连。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遵循实现现代化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又要立足自身,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
四、“三个务必”是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与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形成历史呼应。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时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彰显了中国*人的政治本色。
五、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党的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自我革命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十年来的伟大变革,江金权认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有六个方面:一是取得了“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二是中国*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三是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四是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高,五是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六是我国制度优势更加彰显。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其影响是全局性、历史性的,所以称之为“伟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锻造了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使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穆虹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创新要动力,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改革要活力,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是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三件大事”贯穿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看,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看,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使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国人民总体上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是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凝结的全党智慧的结晶,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探索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高度。
从目标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内嵌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际格局等领域的全面建设要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南。在经济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政治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社会建设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态文明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际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并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步骤——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更是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道路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不仅将深刻改变中华民族的文明面貌,也将深刻改变世界各文明发展的未来前景。
从特征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客观进程,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发展追求。而共通的发展目标绝不等于唯一的发展模式与标准,现代化的道路并无“定于一尊”的圭臬,而是要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处的时期、所具有的文化和所面对的环境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既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遵循实现现代化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又立足自身、掌握主动,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以高度的现实思维构建以十四亿人口规模为覆盖对象、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内核指向、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关键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以和平发展为特征路径的中国式现代化。
从路径上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两步走”为战略部署,以“五个坚持”为原则指引,清晰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拾级而上才能步伐稳健,战略安排上的循序渐进引领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党以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划定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大重要原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关键保障,是在未来征程中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与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形成历史呼应。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时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彰显了中国*人的政治本色。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贯穿于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了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促进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精神烙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路走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来时路,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斗争对象和斗争策略不同,但党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是一以贯之的。
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各方面风险挑战时增强志气、骨气、底气,面临外部的打压遏制时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