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日前发表文章说,大量腐败案例表明,特权是腐败的前奏,腐败是特权的续曲。二者虽不能画等号,但存在量变到质变的紧密联系。反腐败必先反特权,这是腐败治理的共同规律,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使命。
反对特权思想、特权行为,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把反特权作为反腐败的永恒主题,从制度、文化和监督等多方入手,努力将特权思想、特权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一是扎紧制度“篱笆”。只有进一步减少制度缝隙,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才能让形形色色的特权行为得到根本性遏制。当前,应当以决策权的规范行使为重点,以执行权的阳光公开为支撑,以监督权的权威有效为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制度,确保各级领导的岗位职权在法定轨道上运行。二是构建文化“护栏”。文化是制度之母。反特权是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制度文化基石。文化内化于心,也外化于行。
当前对特权思想进行文化清剿,应抓紧整治有特权色彩的公务行为、公共形象载体,形成由外向内的“倒逼”机制。如改进会风文风、禁止奢华奢靡等,既有利于秉承公仆精神、摒除特权思想,也有利于净化社会文化生态,形成尚廉鄙腐的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形成监督合力。应看到,虽然党的组织和纲领对特权具有天然的批判力,但党员个体却对特权没有天生的免疫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是督促帮助党员干部克服特权陋习、永葆公仆本色的重要保障。在网络监督方兴未艾的大气候下,应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和各项事务网上公开,通过科技手段拆掉将党和群众隔开的“无形的墙”。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