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陈帅池发布于:2023-05-16 14:48:12
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近年来,各地领导班子陆续进行了换届,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历史,立下又一座丰碑—— 2021年7月1日,中国*百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见证历史性盛典。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长期以来,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神州大地全面打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宣示。 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人民立场坚定不移。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一次次重大会议、一次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外出考察专门到社区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走村入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专门嘱咐“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无论到哪里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事情总是看得真切、问得仔细。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从客厅到卫生间,从厨房到熏腊肉的柴房,总书记仔仔细细看了个遍,详细询问有没有热水洗澡、电价贵不贵、自来水从哪来。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回答。 朴素的话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的一切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无不闪耀着一个光辉的起点——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新冠疫情,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