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苦难辉煌》长盛不衰?金一南认为,《苦难辉煌》问世,处在一个恰好的历史时期和恰好的历史进程中,离那段峥嵘岁月不太近又不太远,既能有所感悟,又能够比较客观理性的描述那段历史,而且我们国家民族正在走向民族复兴,有了这些客观主观的结合,才有了《苦难辉煌》的成功。
点赞 (1)
回复
为什么《苦难辉煌》长盛不衰?金一南认为,《苦难辉煌》问世,处在一个恰好的历史时期和恰好的历史进程中,离那段峥嵘岁月不太近又不太远,既能有所感悟,又能够比较客观理性的描述那段历史,而且我们国家民族正在走向民族复兴,有了这些客观主观的结合,才有了《苦难辉煌》的成功。
金一南说:“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海上军事演习,那34天里,除了给舰队官兵授课、搜集演习资料之外,剩下的时间我就在881舰的舱室里,完成《苦难辉煌》最后定稿。军演任务顺利完成,由美国西海岸向加拿大航行的北美海域,我们遇上了881舰自1979年下水以来从未遇见过的特大风浪。在持续两天半的特大风浪中,军舰每一次与排山倒海般的巨浪迎头相撞,舰身都在剧烈颤抖,钢板和龙骨嘎吱作响;舰首锚链舱钢化玻璃舷窗被打碎,涌进几十吨海水。舰首两侧信号灯被打得踪影全无。前机关炮的帆布炮衣被巨浪撕得粉碎,弹药箱钢板像纸板一样被打得弯卷过来。情况最严重时我甚至想过:糟了,这本书看来白写了,有可能回不去了。还想:如果有直升机救援就好了,把笔记本电脑吊走就行,《苦难辉煌》全部书稿都在里面。其实当时那种严重的海况,直升机根本不可能前来救援。我海军编队能够冲出狂风巨浪,全靠我们优秀过硬的国产装备和官兵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英勇顽强。
“那场风浪在我心里永远定格,成为《苦难辉煌》成书最有意义的背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狂风巨浪吗?若再次遭遇,我们还能像当年海军编队那样劈波斩浪吗?
“风浪又起了,且风也高,浪也急。我不由得想到法国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的那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