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原本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及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
成学业的,显然,不是让大家拿来助长*欲望的,那为什么大学生贷款 3 万
利滚利变为 70 万、吉林高校学生遭遇高利贷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会频频进入我
们视野呢?
问题出在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还款能力和还款意识却没跟上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校园贷”帮助了部分大学生资金周转,满足了一定量的资金需
求。平台本身没有对错,就是无论出借方,还是借入方,都欠缺对自身责任的
审视,使平台的价值产生了扭曲。大学生群体方面,存在着无节制消费的潜在
现实,“校园贷”的逐利性,也在有意无意地放任着这种无节制性累积壮大。一
如吹泡泡一样,小孩要吹泡泡,大人就使足劲去吹,最后泡沫破裂。
这样不仅需要平台、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用户共同治理,用户还要积极提高危机
意识,不轻易相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保持本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