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姜琳、王优玲、周圆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
当前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兜牢民生底线,着力稳岗位扩就业、保供应稳物价、抓安全强救助,以实绩实效惠民生、暖民心、强信心。
破难题,稳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在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深刻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透出了稳就业惠民生的坚强决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说。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就业形势逐步恢复。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一些劳动者在求职就业中还面临困难,部分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仍在寻找合适的工作。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规模再创新高。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拓展基层就业空间……人社部近日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通过十项具体行动全力挖掘岗位资源、细化就业服务,助力青年早就业、就好业。
国办日前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聚焦重点和难点,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
“各地各部门应着力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合力,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李长安表示。
强保障,守牢安全底线
保障能源和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对此,会议作出部署,“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鹏说,今年一季度电力供应总体平稳,但受来水持续偏枯等因素影响,少数省份电力供需面临一定压力。随着宏观政策加力、企业产能恢复以及气温升高,用电需求将持续上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多方未雨绸缪、密集部署加强保供能力,守牢民生用电安全底线。
眼下又是春播春管重要时节,会议相关部署将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物价保民生提供坚实支撑,电力部门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确保电煤充足供应……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2亿千瓦,同比增长9.1%。确保“粮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
各地抢抓农时,推进春耕春管。一季度猪肉产量同比增长1.9%,畜禽和水产品全面增产;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110多万亩。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4.1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43.9%,进度同比快2.1个百分点。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会议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这要求各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抓弱项,补上民生短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更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上民生领域短板。
住房问题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城中村改造可以满足居民提高住房品质的需求,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将‘平急两用’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在大型公共设施和社区的功能布局中留有必要的改造余量,能够有效补齐大城市应急能力短板,提高发生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的支撑能力。”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说。
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需扛起责任,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陈杰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会议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会议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各地要按照会议要求,有力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冯文猛说。
会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按照会议要求,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必将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