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源学的角度来讲,“义”(羲),上“羊”下“我”,代表执干
戈以保卫财产。这说明中国古人在最初造字时,就有意识地将“义”字与
人们实际的物质利益需要相联系。在中国古人那里,所谓“义”就是行为
的应当或者适宜的标准。义与不义,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是
否应当,是否合乎社会道德准则。“利”,在甲骨文中是用刀收割庄稼,
本意指用农具进行的生产活动,这种活动为人类早期社会中的生存发展提
供了物质条件。到了春秋中期,“利”演变成一个具有经济学意义的概念,
主要指人们切身的物质利益和实际功利。中国古代思想家总是把义与利联
系起来讨论问题。先秦时期曾经有过著名的“义利之辨”,儒墨道法诸家
对此各有建树,都对后世的义利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