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乃自立的根本。古有云者: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就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
在先秦,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后来,思想家们往往把“诚”和“信”相互通用。东汉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也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
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和“五大规范”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国家和百姓之间的亦是如此,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国家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