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陈建轩发布于:2023-11-21 12:53:5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2023年7月,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实践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特征,集中体现了科学向善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文化的精华凝练,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为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及与世界科技文明与时俱进的交流交融提供了精神动力。 科学家精神具有实践性特征。实践性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特征。科学家精神生成于科学工作者或科学共同体探索客观规律的研究实践,是小科学、大科学及超大科学建制下科研共同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敢于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形势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科学家精神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相结合,弘扬求真求实、造福人类,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伟大实践。 科学家精神具有民族性特征。民族性是科学家精神的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播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潮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中,党带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经历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非凡旅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 科学家精神具有人民性特征。人民性是科学家精神的显著标识。爱国主义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永恒底色,他们怀揣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热忱,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践行人民科学观,形塑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气质,转化成为凝聚科技强国伟力的重要引擎。“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乐”的价值抉择延展为“振兴中华,用我辈之责”的现代担当,“科学为西方富强之源泉,救我垂绝之国命”的理性反思升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行动指南。 弘扬科学家精神,就是遵循创新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系统观和方法论,审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症结,破解人才引领驱动尚不足、科技自立自强待提升的现实迫切性问题,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全面融合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育人元素,我们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国家战略人才队伍,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为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引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用好用活国际各类人才,形成规模大、结构优、素质良的人才队伍和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形塑天下英才汇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弘扬科学家精神,要聚力国家战略需求,破解对焦不准问题;增强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性,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推进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摆脱科技投入效能不高困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改善效率偏低现状。 科学家精神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展现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有助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滋养和传承,是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有力支点和自信底气。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培育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风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正在重塑。举世瞩目的中华科技成就以文明形态、中国动力展现于全人类社会,映射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特有的爱国情愫、创新素养、求实作风、奉献意识、协同精神和育人情怀。 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协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科学家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融合发展,立体呈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进行自主创新、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智慧与自觉。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