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不错:人生来便是要死去的。人生的尽头便是归于尘土。但是,人不是为了死去而活着,那人是为了什么而活?《活着》里有句话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主人公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最后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的名为活着,但实际上所描述的是一件件死亡的故事。死亡随时会降临在福贵身边,生命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值一提。《活着》的死亡带着一种荒诞的气息。在小说中,福贵的儿子被拖着去救生孩子的县长夫人抽血至死,外孙是吃豆子撑死的。这些人的死亡都是无意义的,可不是没有缘由的。看似荒诞滑稽,可正是这样的社会扼杀了无数人的生命,要么饿死,要么撑死,这是时代的悲剧。如此大环境下,普通个体无法生存。福贵一家,福贵是唯一的幸存者,历史的暴力,社会的暴力“吃”光了他的家人。而福贵一家也只是那个大时代的一个缩影。
在荒诞的大环境下,福贵学会了如何“活着”。中国人有一些生存的智慧,就是平静、安定接受,接受的是大地所赠予的脚踏实地,对生活的苦难和荒诞的默默忍受。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面对荒诞、苦难的生存智慧,可是也透露中国人面对生命时的无奈与软弱。
余华在作品中重复描写死亡,并用福贵的苦难经历告诉读者不要在痛苦的漩涡中颓废沉沦,要在苍凉中“忍下去”,在艰辛中“熬下去”,在寂寞中“活下去”。正如小说主人公福贵,他不断遭受苦难,为了活着而顽强挣扎着,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给人以震撼和感动。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