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

用户头像
来自武夷学院-陈铭发布于:2022-09-21 08:21:43
1、中国共产党“一大” 背景: ①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使工人阶级壮大; ②实践基础:五四运动的实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③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④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⑤共产国际的帮助。 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 内容: ①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1923年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概况: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八七会议:(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汉口召开)   批判和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4.中共七大: ⑴时间: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⑵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大会确立了*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⑶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思想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5、中共八大的召开 ⑴时间、背景: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⑵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⑶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背景:文革结束,中国人民期待摆脱困境;“两个凡是”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支持全国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中共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组织路线:形成以*为核心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7、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科学地评价了*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思想。 8、中共十四大召开 (1)时间: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 ①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③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9、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也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会议确立了*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实现形式等问题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