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宋文俊发布于:2022-10-20 10:00:06
*的拐杖情缘 *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上黄山看一看,*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很多人对*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也许可以从*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