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1923年8月,18岁的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1926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常在假期与团组织回乡开办农民夜校,向农民进行革命思想教育。1926年10月,杨靖宇接受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回确山、信阳等地,组织农民运动,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武装举行暴动,建立起河南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之后,他化名“张贯一”在信阳、开封、洛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其间曾三次被捕,但他巧妙与敌人应对周旋,严守党的秘密,最后均被无罪释放。
1929年6月,杨靖宇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举办的短期干部训练班。7月,受党中央派遣杨靖宇到东北工作,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到抚顺担任特支书记,后因叛徒告密两次被捕入狱,虽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被判处一年零六个月刑期。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等职。
1932年底,杨靖宇被派往南满地区磐石、海龙等地巡视工作,改编磐石工农义勇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担任政委一职,从此化名“杨靖宇”开展抗日斗争。1933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4年2月21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联合南满地区的16支抗日义勇军,在吉林临江城墙垃子召开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杨靖宇被推选为总指挥,南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4年春,杨靖宇率部挺进辽东山区,开辟以桓仁老秃顶子和本溪县和尚帽子两座大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6月底,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5月至11月,为打通与到达陕北的党中央的联系,配合红军东征抗日,杨靖宇在本溪县召开了两次西征军事会议,先后组织抗联一军一师、三师西征部队向辽西、热河挺进,由于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西征部队挺进受阻。虽然西征目标没有实现,但抗联将士一路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的影响。
1936年7月,东北抗联一军与二军合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率部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9年秋,日伪军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实行野蛮残酷的“讨伐”。为保存部队实力,杨靖宇决定化整为零,将第一路军编成若干小股部队,实行分散活动。
1940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所部被日伪军重重包围。经过数次战斗,战士们不断减员,到2月18日杨靖宇身边最后的两名警卫战士也在战斗中牺牲,他只身一人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辗转于吉林省濛江县的山林里与敌周旋。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杨靖宇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以一棵大树为掩护,双手开枪射击敌人,激战二十多分钟后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