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专题的视频,我们了解了袁隆平爷爷攻克杂交水稻这一科研难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研究课题本身的困难,有来自舆论的嘲讽,有来自同行的不理解等等。但袁隆平爷爷并没有因此放弃,坚守本心,勇往直前。在袁爷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韧劲,也看到了对祖国的热爱,没有袁爷爷极其团队的坚持与付出,也没有如今的祖国人民温饱的景象。向袁隆平爷爷致敬,也向袁隆平爷爷学习!
其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看起来是一个很泛的概念,但我们首先抓住“实事”这一个关键词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就可以算是“实事”。然后在党日活动中所观看袁隆平院士的视频中,会发现袁爷爷能够发现并且坚持探寻那稀缺的个例,在长年累月的研究之后成功研发出造福人类造福世界的杂交水稻。
作为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得来不易,经过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袁隆平爷爷在鼓励与质疑的多重意见中,日复一日,义无反顾地继续着自己的杂交水稻实验。袁隆平爷爷杂交水稻的成功是贵在坚持,有坚定的信念。机遇是蕴藏在日复一日的普通日常坚持中。
通过本专题的视频,我们了解到袁隆平爷爷在粮食最为紧张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他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动力是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刻认识,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吃上饭,甚至能够“在稻穗底下乘凉”,这就是支撑着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试验中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由此可见,他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其实科学发展观本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秘思想,它是再朴素不过的生命道德*,任何有良知的人,只要心怀善意、身体力行,都能实践科学发展观,就看他有没有毅力和行动。
今天观看袁隆平爷爷与杂交水稻之间的故事,深受感动。袁隆平爷爷心中一直怀抱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他毕生都在为这两个梦想而拼搏而努力而奋斗,即便在这过程中遭遇嘲笑、遭遇挫折、遭遇坎坷,也不放弃不抛弃,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直到生命终点。袁隆平爷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年轻一代更应树立自己理想目标,不虚度光阴,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看本专题的视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袁隆平爷爷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无畏困难,坚持不懈,倾尽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形象。在这过程中,经历了几多挫折与不解;上级的反对、同行的不屑与嫉妒,还跟妻儿分离,背井离乡。这些种种都没有打倒袁隆平爷爷心中的那股必胜的决心,十几年的日日夜夜论证了他奉献杂交水稻的值得与肯定。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要有袁隆平爷爷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向袁隆平爷爷看齐。
今天当日活动观看了袁隆平的纪录片,看完之后深深的被袁隆平身上这种家国情怀打动了。整个影片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但讲述的却是袁隆平24年的杂交水稻研究岁月,24年是一个人生五分之一的时光,袁隆平就将他的整个人生都放在了让人们吃得饱饭上面。成功的事情果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了种种困难与坎坷,他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克服困难与非议,真的太令人敬佩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从袁隆平身上学到很多,我们要学习他身上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学习他拿着放大镜一株株水稻检查的坚持,学习他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行为。时代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我们要继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继往开来,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袁隆平爷爷用一生呕心沥血,不畏艰难去尝试杂交稻,因为他看见了群众挨饿的痛苦,自己也在食不果腹的艰难度日,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站起来,其中辛苦可想而知。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去世,能与千古院士生活在一个时代是我辈的荣幸,以后的日子里定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永远铭记先生功绩。
感想:袁隆平爷爷用一生呕心沥血,不畏艰难去尝试杂交稻,因为他看见了群众挨饿的痛苦,自己也在食不果腹的艰难度日,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站起来,其中辛苦可想而知。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去世,能与千古院士生活在一个时代是我辈的荣幸,以后的日子里定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永远铭记先生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