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长假期”引焦虑 如何“对症下药”

用户头像
来自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张德虎发布于:2022-05-27 11:13:21

自律性差影响学习效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学生不得不在家学习,尤其考验居家学习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调查显示,每天学习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15.3%,1~3小时的占41.1%,3~5小时的占28.4%,综合来看,有84.8%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长低于5小时。从主要学习方式上看,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学习占45.6%;线下自学占31.2%,还有15.1%为老师网络指导,8.1%为线上集体讨论。

疫情初期,很多学生对上网学习方式不熟悉,进入状态较慢。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丰富,技术障碍的排除,学生逐渐适应了线上学习方式。但调研中仍有部分学生反映,网上开展问题研讨较为困难。每次围绕主题讨论时,总有一些话题会引发漫无边际的延伸,不知不觉之间把研讨变成了聊天。提出问题和老师解答之间也有一段间隙,很容易迷失,忘记了提问的主要意图。可见,对于网上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需要不断磨合和继续探索。

居家隔离导致生活紊乱。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疫情对自己生活造成哪些负面影响”时,大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疫情导致生活节奏混乱(55.1%),其次是社会交际受到影响(41.3%)。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家庭收入、身体、精神、睡眠及饮食等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调研中有学生反映:白天过于紧张,无心学习,晚上又会觉得虚度时光,产生负罪感,每天既恍惚又焦虑。此外,长期居家生活,由于观念、作息和行为上的差异,青年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另外,在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广泛,包括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社交软件等。但与以往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同,此次疫情中电视广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现场”。调查显示,72.2%的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为电视广播,在所有信息来源中占比最高。同时,网络平台、社交软件也成为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官方媒体网络平台(68.1%)、社交软件转发(含微信、QQ等)(51.3%)、自媒体(45.0%)都是在大学生中排名仅次于电视广播的渠道。此外,报纸杂志、社区小区公告、短视频等是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补充渠道。

就业受阻引发焦虑情绪。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左右,就业问题较为严峻。目前春季招聘的黄金季已经来临,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招聘市场需求下降,毕业学生就业压力上升。有的学生在疫情前已和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但由于疫情期间,单位无法正常运转,学生无法出门,一些公司的招聘、面试计划也随之更改,学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调研发现,大学生情绪整体受疫情影响程度因年级不同差异较大。大三/大四学生情绪受影响大的比例为27.3%,大一/大二学生则为22.2%;研二/研三学生情绪受影响大的比例为31.6%,研一学生则为26.4%。可见,年级越高,情绪受疫情影响越大。

延迟返校急需资源支持。随着返校时间的延迟,对居家学生加强支持力度和丰富支持方式,保障学生各项学习任务顺利开展愈发重要。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高校提供了很多资源支持,如提供线上课程学习的占79.8%,组织老师线上对学生进行学业和专业辅导的占63.1%,免费远程开放图书馆数据库的占52.3%。但从学生角度来看,仍期望学校能够加大支持力度和丰富支持方式。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占61.2%,希望学校能提供时间更加灵活的学习课程和计划的占50.3%,希望学校能尽快确定开学时间的占44.7%,希望学校开放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的占34.8%,希望学校准备好开学后的防疫物资的占31.4%。此外,大学生还对疫情防控期间其他服务保障存在一定期待,如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27.5%),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服务(24.1%),提供身体健康指导(16.9%),提供居家隔离生活指导(14.4%)等。

据了解,在疫情期间,很多高校没有统一的直播平台,各个学科老师选择了各种不同的直播平台开课,学生需要根据不同老师的选择来下载不同软件。各个直播平台的稳定性无法保障、统一的教学体验无法满足、直播后数据留存的法律问题等也暴露了此次疫情期间在线网课的不足。

搜索

复制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