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为全国大学生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全国各大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有关人士纷纷通过人民网直播平台观摩了这节特殊的思政课。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校停课不停学,中国大地上这场疫情防控的火热实践,已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思政大课堂,线上思政课让许多大学生获益良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作为,用好抗击疫情这个教材,紧贴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回答学生关切,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把思想引导、知识引导、心理引导、舆论引导落到实处,满足这段特殊时期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以价值指引铸魂育人。
聚焦思想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白衣战士逆行驰援、夜以继日,体现医者仁心的无私情怀,到基层党员践行使命、恪尽职守,展现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还有志愿者积极行动、守望相助,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无疆大爱。思政课教师应全面推广“同上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做法,以这些案例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近距离认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疫情防控,思考疫情大考的答案,在灾难体验中感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引导学生在个人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定位人生价值,树立爱国爱民、勇担责任的家国情怀。一个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历经灾难而不倒下,他才会成长得更快,坚韧不拔,不断进取。
聚焦知识引导。把思政课的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工作的强大力量,需要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理性面对防控工作要求,树立科学的态度,按科学办事,把充沛的爱国之情转化为有力的报国之行。思政教育要让青年人看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程中,为生民立命的价值情怀始终要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还要看到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必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此,青年人需要把树立远大的志向与脚踏实地掌握科学本领结合起来,把承担责任使命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求真务实,提升硬核实力,从而使青年学生在战役中科学地从小我走向大我,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聚焦心理引导。疫情发生后,不少学生及家庭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思政教育应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及其走向,并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判断。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开展认知调节,帮助学生正向思考,科学认知,接纳情绪,适应危机带来的变化,消除疫情引发的认知、情绪、行为上的不适和偏差,树立健康心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个假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有效应对停课不停学,使学有所获。思政课教师还应把握战役中生命教育的机会,以战役的故事解读、人物分享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健全人格、实践创新,形成自我担当、扶助他人、守望生命的良好品格。敬畏生命、舍身忘我的人生态度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更需要心理的共情和精神的指引,战役中不缺乏心灵的震撼,但这需要思政教育予以提炼和升华,汇聚成满满的心理正能量感染富有热血和情感的当代大学生。
聚焦舆论引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从发生发展到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网上网下各种观点交汇交融交锋。在把握疫情这一舆论生态变化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聚焦受众对象大力开展舆论引导工作。一方面,教会学生看主流,从战役故事中找到震撼人心的力量,让学生体民情、察民意、知民心,传播中国制度、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凝聚力量、成风化人。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会辨别,在融媒体海量信息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热点辨析、疫情对话等活动,让学生不信谣、不传谣,认识到党和政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措施成效,特别要关注国际舆论对*防控的高度肯定和良好评价,引导学生在国际传播中坚定对国家的自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形式主义的危害,应对多元观点的交锋,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教化人心,铸魂育人。(来源于百度)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