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看《抗大抗大》1-7级有感
火一样的青春,花样的年华。
一群群英姿勃发的青年男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来到偏僻困苦的陕北,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鲜艳红旗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物资的匮乏、生活的窘迫,都不能打消他们的热情,甚至数十年后,回想起当初的流金岁月,嘴角依然带着一抹会心的笑意。这是一群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青年人,这是一群心怀这祖国而顾不上物质条件优劣的青年人。
当导演用纪录片的形式,为这样一群白发苍苍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讲述的窗口,让当年的“娃娃”讲一讲自己的当年的时候,我们作为观众,似乎又看到了一个个滚烫的灵魂,熠熠生辉。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观看完《抗大抗大》之后最大的感受,不是战争环境下办学的艰辛和物资匮乏下自主奋斗的困难,而是一个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在国家沦亡下奋不顾身的壮烈。“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与我们一样,他们是年轻人,甚至还带着些许稚嫩,但他们又是成熟的、坚定的,他们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在哪,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该怎么走,知道该如何给自己这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意义。
噫,待重头,收拾旧山河。何其壮哉!
二、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1-5集有感
通过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1-5集,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话题——爱国精神的嬗变。自从国家成为一个政治实体,国家对公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公民对国家所应持有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一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作为出生在某一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的母国应保有怎样的情感?又该如何在人生中贯彻这样的一种爱国情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等概念较为晚出,但对家国情怀的探讨确实早就存在了。早一点儿的,在周代就有采邑上的“国野”之分,国人与野人,对国家所应尽的义务就是不同的,所葆有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有名一点儿的,暮年流落北国的庾子山,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却还是在他的《哀江南赋》里念叨着“日暮涂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到死都不忘自己江南故国;再近一点,熟悉一点儿的,“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佟麟阁将军,捐躯报国。
由是可见,爱国情怀虽随着时过境迁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与实现方式,但对于国家,对于同胞的一片赤诚确实不会改变的。钱学森先生以身犯险,打破美国重重封锁毅然归国,数十年耕耘,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不正是我们青年人所应效仿的榜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