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子女,赵一曼也不例外。但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革命,为了水火之中的劳苦大众,为了让更多的父母有条件照看自己的孩子,她毅然决然地把身心投入到漫漫的抗战斗争中。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一次与日军的作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她面对日军的酷刑,宁死不屈。从被捕到走上刑场历经整整九个月,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全身上下到处白骨外露,多处碳化。尽管受尽摧残,她却什么也不肯说,敌人甚至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叫李坤泰。在牺牲的前夕,她写下简短的家书,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华丽辞藻,用朴实无华但饱含深情的话语,她告诉最深爱的儿子:“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家而牺牲的!”
这封信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表达出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坚定信念。信写完的当天,赵一曼被杀害于珠河。临刑时,她激昂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赵一曼作为一位母亲,为没有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而充满歉疚和遗憾,但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予了儿子最深沉、最持久、最好、最生动的爱和教育。赵一曼的儿子宁儿,在赵一曼牺牲时年仅一岁多,长大成人后,他四处打听母亲的下落。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1957年,赵一曼的儿子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终于见到了遗书,亲手一字一句地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已的女儿。
家书,是对亲人的思念;红色,是对信仰的坚守。红色家书,穿越硝烟,纸短情长,信念永恒!我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能使赵一曼这位年仅31岁正值青春年华的母亲,只留给儿子如此简短的一封遗书,便从容赴死而无憾无悔、倍觉光荣?从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生死关头,每每赴汤蹈火、冲在最前者,一定是共产党员;从历史上的政权,历来都是少数人代表多数人,唯独只有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直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等的事实中,我找到了答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使然。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深读赵一曼写给其儿子的信,我仿佛置身于那段悲壮而又残酷的岁月,强烈地感受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把个人的亲情冷暖埋藏在心头,用生命和鲜血铸就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