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看《抗大抗大》1-7级有感
通过观看《抗大抗大》纪录片,我了解到了很多伟大但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1935年,在西安通向延安的八百里山道上,奔涌着一群群英姿勃发的男女青年们。这些队伍首尾相接,逶迤绵长。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他们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长途跋涉,奔向延安,聚集在中国共产党于黄土高原上最新树起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本着建军先建校的理念,为提高党员干部的军事政治力量,把实践经验总结为理论知识,创立了红军大学,因其条件极其简陋,教室都是在窑洞里,所以也被叫做窑洞大学。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一大批知识青年怀着救国热情,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即使他们学习的黑板是锅底灰做的,桌椅是泥土做的,住的是窑洞,吃的也不好,但我看到的是一群意气风发,求知欲高涨,满腔热血,积极乐观又信仰坚定的青年,他们学习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在洞中“修仙”,在祖国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抗大是一段激情热血的岁月,是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在陕西荒原上,在自然的严峻考验下,革命先辈们化腐朽为传奇,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大学。而如今的我们,在物质远更优越的当下,又有什么是不能去克服,什么不能去创造的呢?确是应当以前人之精神自勉,无惧挑战勇往直前。
二、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1-5集有感
在这次预备党员培训班中,我观看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记得很小的时候,课本里面就有关于钱学森的文章,那个时候只知道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中国的原子弹和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重读一遍钱学森才知道除了钱学森的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以及对于祖国建设的爱与付出更让人动容。
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同志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心系祖国,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美方知道钱学森在的知识有多么强大的力量,。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不能让他回国。“在国内领导人的努力和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各个方面都是一片空白,极度缺乏相关领域的人才。而钱学森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带领中国航天事业走上了更高的台阶。”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就是对钱学森最真实的写照。
看完后,我有很多感想,没有钱学森这些科学家哪里会有这么飞速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奉献了自己,为人民奉献了自己。在他们的努力奋斗下,国家的航天事业开始慢慢地发展了起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教育,最真实最感人的教育。无论时光如何如梭,时代人民都会记住他们的,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祖国贡献力量,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