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机械1801班郑泽呈 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郑泽呈发布于:2022-05-29 18:13:17

一、观看《抗大抗大》1-7级有感

1935年中央红军历经长征,在到达陕北后成立了红军大学,之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起来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回望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80余年。本次学习的纪录片《抗大,抗大!》便是以当年抗大学员的回忆为切入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抗大这个有理论、有志向、有灵魂的红色圣地当年的风采,也能从中反思今日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

该纪录片选择的主题,正是*同志为抗大亲手制定的校训。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教导抗大人不忘党性,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坚决而不失巧妙的开展斗争,以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则是灵魂,是统领,更是一道红线,教导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致面对敌人,严肃对待我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在战争年*办大学所面对的艰苦,而学员们的艰苦奋斗又不失乐观精神令我动容与敬佩。抗大学员产学结合,学习时间之外要参与生产劳动、上山垦荒,在敌人的封锁中养活自己,住的地方也是自己亲手在山沟沟里开掘的窑洞。当时时局危机,这样一片红色热土是反动势力的眼中钉,抗大人被迫在敌人不绝的炮火中辗转迁徙,可就算这样,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也不忘学习,依旧学习着能救中国于危难的红色理论。这一路上,胜利的喜悦与巨大的牺牲相伴相随,淬炼着一代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坚定意志。片中,受采访迟浩田将军说过:我们抗大本身也是苦难辉煌。这句话是对抗大人这一路艰辛与收获的最好写照。

毛主席在重上井冈山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那个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走过多少艰难的黄洋界,用血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我们站在新时代,自然算是过了黄洋界,但是回望险处,不须看的只是被革命前辈们果断抛弃的悲观与退却之心,我们必须要继承前辈们从险处中锻炼得来的精神与经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艰苦奋斗,在这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时代,谨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能量!

 

二、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1-5集有感

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纪录片的1-5集之前,我对钱老的故事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前段时间举办的红色剧本展演活动中,我所在的支部正是演绎了钱学森历经艰苦回到红色祖国的故事,我被钱老的爱国赤诚所深深感动。

纪录片的这五集内容让我有了诸多感慨。钱老在中国航天道路上指明了方向,给出了实现中国洲际*之梦的具体方法,不仅如此,他在空气动力学与控制工程方面的造诣更是为中国航天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他的导师冯·卡门曾评价过他,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并且这种天资是世界上不常遇到的。他的才智与学术造诣,让他在美国人眼中,战略价值堪比五个美军师团。但这位天才的赤子之心没有迷失在美国的溢美之词与优厚待遇中,钱学森毅然离开了他的导师,冲破重重封锁,几经辗转,回到了中国,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打造了利剑与坚盾,更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一批批为我们国家的硬实力贡献才华的科学家们,他们或在核事业方面、或在国防事业方面、或在航天事业方面,倾尽一生只为了让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发展成与世界平视、最终傲立世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结合自身,我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本科生,也有继续读研深造、成为机械工程师的理想,但是我这个个人的理想,是要与我国的远大目标紧密结合的。当今,中国正向着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前进,这不禁让我回想钱老那个让中国*从无到有的艰苦时代。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我们不能因为前人栽下的树蔚然成荫,就开始滋生享乐主义的情绪,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习他们的精神,面对新的时代任务,肩负应尽的时代使命,用自己的本领为新时代的远大目标贡献力量。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德来发布于:2022-06-06 19:29:34

收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