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信·中国第六季第四期冷少农烈士写给母亲的信,我被深深的感动了,特别是在了解冷少农烈士的生平事迹后,再次读他写给母亲的信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冷少农,原名冷肇隆,出生于一户清寒农家。由于其成长于贫困家庭,深刻懂得那个时期劳苦大众生活的艰辛,后来青年时期在贵州省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到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立志要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25岁时,冷少农赴广州投身革命,报考黄埔军校,成为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办公室秘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打入敌人的“心脏”,冷少农开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谍报员历程。1932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南京地下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冷少农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冷少农始终坚守革命气节、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令敌人恼羞成怒。6月上旬,冷少农等共产党人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冷少农烈士于1900年出生,32岁的年纪正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最好年纪,然而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拯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他毅然决然的选择投身革命的洪流,哪怕在监狱中受尽百般折磨,依然不改英雄的气节。他写给母亲的信中满是歉意,他不能遵循母亲的意愿去升官发财,去光宗耀祖,他无奈,但他却始终坚定拯救天下贫苦百姓的信念,他在信中解释到对那些挑抬的、讨田耕种的、讨饭的等贫苦百姓深切的同情,他甚至能够和他们共情,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他即使不被自己的母亲理解,也要把生命和全身的力量都交给这样一件事,他希望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都能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子住,甚至劝解母亲能够将对自己的爱转移到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上去,因为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是母亲的儿子所热爱的事业啊。读完冷少农烈士的信件,我突然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来,古往今来,心系百姓的文人烈士所思所想是相同的,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是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沉淀的。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