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观后感
通过观看了易班课程中的《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的5集内容,我感触良深,现在给大家分享我的观后感受:
“回到中国去“。这是视频介绍钱学森的时候不断回响的一句话,钱学森在在年纪轻轻的时候选择去世界最高学府留学,在美国极度自律的生活,造就了自己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和在航天工程中的学术成就。自己在美国学术界广有盛誉,美国在当时的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比国内环境要好很多,而报国心切的钱学森,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归国之路,尽管受尽美国政府的各种阻挠,甚至遭到一系列非人道的待遇,但是钱学森都挺了过来,坚持并实现了自己的归国梦。
“这是一段爱与牺牲的记忆”,中国*事业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背后是无穷的失败和泪水。不满足于仿制,坚持自主设计研究,使得我们国家的*可以达到如今这个高度,使得“东风“系列*成为了我们国家坚强的后盾和世界和平的使者。”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了就总计经验,重头再来。“正是钱老的不懈坚持和努力,面对方方面面怀疑的坚定,敢于做决定、拿主意,并在国家的信任下,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在面对“东风二号“发射不断出问题的情况下,钱学森意识到需要学习系统和控制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的系统学和系统科学思维方面的学术有着巨大的贡献。在自己对中国航天事业和*事业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培养新人,如王永志等人,都是在研究*的同时,受到了钱老的支持,最后证明了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是可行的,最后在国家以后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大抗大观后感
在观看了《抗大抗大》的剧集内容之后,我感触良多,深深的被当时艰难的条件和抗大的坚持办学所折服。首先,一个上世纪30年代入学的老奶奶的回忆拉开了抗大的序幕,红军大学的艰难组建,石头磨成的凳子,刷墙灰的黑板,一个躲避轰炸的防空洞,就这样组成了当时红军的第一所大学,实属不易。因为当时的红军几乎都是工农出身,知识理论体系匮乏,知识分子短缺,就是对知识的高度追求,促成了红军大学的成立。*曾对学员说,你们是用石器时代的条件,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当时红军大学的几位红军的老干部,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骨干,这红军大学的办学,也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一种投资,红军大学毕业的学员里,有着很多对中国前进贡献极大的伟人。
在后面看到抗大的学生在转移途中,要不断地经过日伪军的封锁线,危险至极,穿越封锁线被发现了之后,马上就会有炮弹落下来,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同学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怎能不叫人痛心。不仅有敌人的封锁,恶劣的天气环境也让抗大的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穿过山谷穿雪山,天气又乍暖还寒,学生们本身就没有防身的本领,还要用自己略显稚嫩的双手去一下一下度过难关。环境即使在恶劣,也没有磨灭他们办学的决心和意志,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