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机电研195班闻婧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机电研195闻婧发布于:2022-05-28 17:15:16

一、观看《抗大抗大》1-7集有感

      1935年,一支长征队伍来到陕北,部队有个普遍问题,就是大多是工农出身、文化程度降低,*深知办教育、培养人才对于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1936年5月的会议上,*强调要办高些的、大的红军学校。6月1日红军大学正式开学,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但是阵容是前所未有的。办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936年的一天,瓦窑堡遭遇偷袭,校长林彪带领红军学员第一时间进入战斗位置迎敌。瓦窑堡阻击战显示出了红大学员的军事素质。从瓦窑堡撤出后,红军学员们在一个山头里落足,以窑洞为教室,从这个窑洞里先后走出了元帅、大将及省级领导干部。当年的革命战士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坚持学习、主动学习,听着红大老战士们的回忆讲述,感知当前形势下我们更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去热爱读书、热爱思考,开阔自己的眼界!祖国虽然强大,还为我们这一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更不能松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任何时代,提高自身技术和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抗大抗大》除了描述当时战士们的艰苦,也向大家展示了其乐观的一面,他们对青春、对爱情的态度,也对年轻一代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听着老战士们的讲述,我思考了很多,也深受鼓舞,正是由于他们的风餐露宿,才有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坚持学习、坚持思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自己专业的发展增砖加瓦。

二、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1-5集有感

      从《艰难归国路》到《巡天第一星》,观看完纪录片后我的内心十分震撼。

      钱学森是中国*之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其杰出的个人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而受到美国的迫害、软禁,然而,他没有向恶势力低头和妥协,尽管困难重重,钱学森还是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放弃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心以及帮助、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时,新中国需要他,中国在火箭研究领域的工作处于一片空白,在技术、工业、人才方面也十分落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因此,钱学森坚持回国,将其渊博的知识奉献给了国家,对待工作钱学森认真负责,他说:“要把问题消灭在地面上,*绝对不能带和问题上天”。钱学森坚持在前线指导,埋头苦干,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心血。虽然过程是曲折的、充满磨难的,但是最后还是取得了成果。他的成就甚至可以说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至今日,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科研精神永垂不朽,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作为大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爱国精神外,还应该对待自己的研究领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脚踏实地、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的培养。要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德来发布于:2022-06-06 18:25:43

收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