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 机械1806曾宇翔的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曾宇翔发布于:2022-05-28 15:03:35

观看抗大抗大有感

在观看了7集抗大抗大以后,我对这所建立战争年代的大学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国防大学,在抗日战争年代叫做,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由于主要学习的环境是陕北延安窑洞,所以又称为窑洞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建立是在红军完成长征,北上抗日,扎根陕北的时期。主要为了培养党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管理干部和抗击日寇的军事指战员。相比现在普通的大学,那个时候的抗大无疑是一所军校。毛主席说,他们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待到天下大乱时下山。”中央无疑是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的。在这几集的纪录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位老前辈。王仲方前辈主动写信给毛主席,说明他们不远千里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延安却被告知离共产党还有很远的状况。可见在当时情况下组织内部也不是随便接纳新人的,但是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建议下,抗大提出了没有入学考试,通过封锁就是入学考试,这才开启了抗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景象,即使有国军特务混入,也是来之欢迎,去之欢送,甚至还给阎锡山张学良等军阀的部下讲课,这才是光明正大的阳谋,举起了抗日救亡的旗帜。这才是真正的得民心。不少来延安的知识分子在这之前并没有系统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更多的只是想抗击日本侵略,捍卫祖国河山,通过抗大的学习,他们成为了共产主义者,党拥有了一大批新鲜血液,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延安的艰苦环境劝退了一大批小资分子,我想唯有知识分子结合劳动人民,才能反应贫苦大众的心声。在延安上下一心,朱总司令可以和大众一起打篮球,这就是民主。众人的精神也是愉悦。特别是在经历大青山的围剿后,这些知识分子就更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斗争的必要性。这是在学校里接收不到的。朱总司令说的好,“知识分子很可爱,像小鸟一样,但是管的太紧就会死去,太松就会飞走。”我觉得是的,知识分子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知识沾沾自喜,而应该把自己的所学为劳苦大众而斗争。

读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周年有感

  在看完了5集钱学森和中国航天6周年的纪录片以后,深深地感受到科学家前辈的辛劳,明白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在建国一穷二白的日子里,我们的领导人是高瞻远瞩的,即使我们国内诸多不易,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发展核武器和*的关键时期,我们可能没有后来平稳发展的几十年,没有两弹一星,我们可能没有上桌面和美帝国主义谈判的资格,只能沦落到给苏联当小弟,更不用说现在的国际地位。前人打的基础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钱老是我国的战略科学家,不仅是一代科学宗师,更是大思想家,大战略家。这样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也感受良多,在钱老回国担任五院院长时,可见钱老也不是万能的,他需要更多时间做科研工作,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人事的各种杂物上,所以有刘亚楼将军担任院长,钱老任副职。还有钱老发现了王永志这样的大才,作为最高技术指挥,同时也关注下面科技人员的观点和想法。苏联撤走科技人员的那一幕,更是告诉我,真正的顶端科技别人不会给,自己自力更生才是最可靠的。东风二号的第一次发射失败,给了所有人很大压力,但是聂荣臻元帅勇担大责,给了科研人员机会,同时培养了一支可靠的工程队伍。科学研究有时候真的急不得。《1965年-1972年火箭技术发展意见》该篇文章规划了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钱学森先生洞若观火的战略眼光是新生的新中国迫切需要的。正是有这样的大师在,火箭军和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才蓬勃发展。我觉得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仍然是主要任务,同时对前沿科学的认知不能停止。也要有赤诚的爱祖国之心。向钱学森老先生致敬。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德来发布于:2022-06-05 14:19:24

收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