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机械zy1801班谢剑林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谢剑林发布于:2022-05-27 13:23:59

一、观看《抗大抗大》1-7集有感

在本次党课学习期间,我观看了电视纪录片《抗大抗大》。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日战争,国防大学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的过程。其中的历史故事令人动容,体现了“抗大”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办学理念。

纪录片采用对历史任务采访的形式进行,分为七集: 第一集讲述了创立初期由于干部不足的问题而创建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二集展示了当时人们都支持八路军并到延安进学的事情;第三集则讲述了人们突破防线到延安报道的事情;第四集讲述了抗大不怕艰险,到前线办学的事;第五集讲述了再大青山突围中抗大的英勇表现;第六集则是战火中抗大的表现;第七集讲述了年纪尚小的优秀同志们组成了建国方阵。

这一个个鲜明的事情,从各位历史人物的口中得以呈现,我也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热血以及一致对外的坚定立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中央红军能够意识到干部这类知识分子的不足并开办学校,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国人抗日的决心,也让国人看见了解放军的实力并报以希望。各地的人民争先恐后的跑到延安,去加入抗日群体,我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决心,正如抗大校歌中唱道的“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中华民族从来不是羸弱之辈,也从不甘愿低头俯首称臣。此刻的全国子民都明白,只有抗日才是唯一该走的路!

在这段历史里面,最让我感到的当属第五集的青山忠骨,片中讲述的抗大学员参加的陈庄战斗,抗大一分校以几百人的牺牲、掩护了数千军民从日寇重兵包围中胜利突围的大青山突围战,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浮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敢拼敢上,他们无畏牺牲,无一不体现出他们的军人血性,他们不是军人胜似军人!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深化改革攻坚阶段,抗大人敢于碰硬,敢于攻坚、不怕牺牲的精神给我们立起一面标杆立足的镜子。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尚且有那么多不畏艰险积极奋进的有志青年,到今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拼搏不奋斗呢?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就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团结一致,直视复兴的远大目标,奋勇直追!

二、观看《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1-5集有感

在本次党课学习期间,我观看了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也是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当时对于两弹一星的急切需求以及钱学森前辈舍弃安逸的生活回到祖国为两弹一星作出的伟大贡献。

该纪录片分为五集,分别为艰难回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乘东风·上、长箭乘东风·下、巡天第一星,记录了钱学森前辈从被困美国五年想办法回国到组建*研究所研制*、研制原子弹发射成功再到研制出人造卫星的过程。体现了钱学森前辈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甘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

1949年,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毅然决然的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科研条件,选择带上毕生所学回到祖国去为建设中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美国人的忌惮钱学森的才华将其扣留并百般折磨,但是这等行为并不能浇灭钱学森前辈的爱国热情,他不屈不挠,在美国政府、媒体、监狱狱警的三重胁迫下,他没有放弃自己回国的决心,始终心系祖国,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只要钱学森的一个低头,他就能回到原本优厚的生活及科研条件中,他本可以衣食无忧坐享天成,但是他选择了祖国那千千万万的同胞们,选择了那初始萌芽的新中国。他的选择告诉了一众的青年学子们,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也只有在为国家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才能赢得祖国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正如钱学森自己所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从编制《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概论》到真正研制出了“东风二号”*以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钱学森前辈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是他的一己之力撑起了着一项项的研究与成果。也正是因为钱学森前辈的努力,才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如此强大,不再成为他国欺凌的对象。别人有的,我们也有!

在这一个个史实面前,我感受到了新中国建设众的每一位优秀的前辈的贡献与牺牲,也感谢他们的努力带来了如今中国的强大。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再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更该奋进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德来发布于:2022-06-06 14:48:20

收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