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替又称“插角、拖木或角替。”其是放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它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一般呈对称形式,就像展开的双翼附于柱的两侧。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以砖木结构为主要体系,采用的是“架构式’的原则。每个木构件用榫卯结构连接在-起,成为一个结构科学紧密、具有极强负载能力的整体。“墙倒屋不塌”,是对这种结构的最好表述。正是这种特有的结构,才使古建筑木雕装饰成为了可能和发展,才能使我们有幸欣赏到玲珑剔透、异彩纷呈的雀替。
学木雕在史前就已出现。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古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了诸多木雕器物。到商周时期,木雕艺术除器皿摆件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建筑装饰。秦汉、唐宋时期,木雕艺术已日趋成熟。
中国传统建筑中檐下构件部分的雕刻最为突出,也是展示建筑雕刻的主要部位。据推测,雀替是由拱形替木演变而来,最初是从柱内伸延出来承托额枋,有减少额枋的跨度,增大额枋榫子所受剪力及拉接额枋的作用。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