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梅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奕嘉发布于:2022-09-27 08:41:56
在中国美术史上,自唐代至五代,梅或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或与花草禽鸟杂处,直到宋代才逐渐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宋代是中国美学的一座高峰,其艺术以“韵”为追求,要求文艺家去创造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动人心魄的意趣。而就梅艺而言,我们可以从着色的黑白之道、剪裁的取舍之道以及寓意中的形上之道三个角度中去品味中国画中“思与境偕”的梅韵。 黑白之道:不要人夸好颜色 百花之中,梅花并不以艳丽取胜,但其色彩却颇为齐全,又有“先天下而春”的吉祥寓意,因而成为宋代宫廷画匠展现着色技艺的最佳对象。 在宫梅争奇斗艳的同时,墨梅却在民间蔚然成风。据史家考证,最早用水墨创作梅画的是北宋僧人释仲仁。释仲仁号华光,画史亦称其为华光和尚,南宋书画家赵孟頫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因而释氏也被誉为“墨梅始祖”。释仲仁尝作诗曰:“乃知淡墨妙,不受胶粉残。”可见他于禅修中悟得了水墨的朴素之美,释氏的墨梅大多遗轶,但其所撰《华光梅谱》却成为首部较为系统的画梅专著。释仲仁后,扬无咎、扬季衡、汤正仲、徐渭、陈录、陈继儒等在墨梅技法上造诣颇深,使水墨梅艺渐成青出于蓝之势。 元代出现了墨梅艺术的另一座高峰——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首王冕自题于《墨梅图》之上的咏梅诗,道出了他的水墨情趣。王冕墨梅的独创性在于“以胭脂作没骨体”,即在水墨间用朱色点梅,从而营造了艳而不俗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明清之际,画梅名家辈出,其中以扬州八怪最为出众,而八怪中又以金农、汪士慎、李方膺的墨梅最具特色。扬州八怪大多布衣出身,性情高洁,因而在写意尺度上更为大胆,审美取向也更为荒寒,如李方膺的墨梅就有“冷月冰魂”之称,金农的《寄人篱下图》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该画作构图清丽新奇,在古道篱笆边藏老梅一株,梅花已点点散落,留白处用金农标志性的漆书体大写“寄人篱下”四字,使人不由得忆起陆游的咏梅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