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戏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周鑫发布于:2022-09-25 23:52:02
侗戏,侗语称“戏更”,是侗族的戏曲剧种。是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剧种,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是一种依靠戏师师徒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 传统侗戏演出时,演员穿侗服,佩戴侗族首饰,以侗语演唱。语言生动,朗朗上口,清晰明快。侗戏由于植根于侗乡,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且声情并茂,歌舞结合,很能引起侗族观众的共鸣。 侗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从产生到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侗戏产生之初,唱腔单调,形式简单,动作朴实,剧情单纯。随着各民族戏曲文化之间的交流,侗戏注意博取其他剧种所长,克己之短,在表演艺术上,突出戏曲的说、唱、奏、打、舞等多方面的统一。 侗戏的主要曲调有平板和哀腔等。平板或称普通调,用于叙事性唱词,前有引子、起板;哀腔,或称哭调、泪调。此外,在有些剧目中,花旦或丑还常采用侗歌、汉族民间曲调等。 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两个部分。管弦乐器包括二胡、牛腿琴、侗琵琶、月琴、低胡和扬琴、竹笛、芦笙。打击乐器则有小鼓、小锣、小钹等,但一般不用于唱腔,只用于开台和人物的上、下场。传统侗戏的伴奏乐器一般为二胡、铃、锣、鼓和小钹;新侗戏中增加了牛腿琴、琵琶、低胡、扬琴等。 侗戏表演大量的和基本的表演形式还是二人转或二人台的性质,比较注重唱腔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如遇有3人以上在场时,也只有对唱的两人在过门中互走“一”字,其余的人原地不动。 侗戏的剧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编写或移植描写汉族生活的剧目,如《梅良玉》《凤娇李旦》《毛洪玉英》《梁山伯》等;一是描写侗族生活的剧目,主要有《吴勉》《顾老元》《秦娘美》《乃桃补桃》等。流传剧目有《陈世美》《生死牌》《梅良玉》等。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